美好的情景總是令人終生難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心懷家國、心系百姓,從頂層設計到基層考察,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察民情、問冷暖,留下許多生動畫面。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人民網推出“幸福說給總書記聽”系列報道,那些與總書記有過幸福交談的普通干部群眾,回想難忘情景,結合生活的巨大變遷,都有一個共同的愿望——把掏心窩的話兒說給總書記聽,所有質樸的話語都譜成一曲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交響樂章。
張黎明和同事一起調試第四代配網帶電作業(yè)機器人。國網天津電力供圖
張黎明和同事一起調試第四代配網帶電作業(yè)機器人。國網天津電力供圖機器人張開手臂,掃描識別后,開始剝切導線絕緣層,精準完成接引線作業(yè)……近日,在首屆世界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的展演現場,一款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yè)機器人聚焦了眾人的目光。
“我們研發(fā)的第四代機器人突破了絕緣、電磁干擾等關鍵技術,可以代替人工從事10千伏帶電作業(yè),填補了配網帶電作業(yè)領域國際標準的空白。”據國網天津濱海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配電運檢室黨支部副書記、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介紹,這些創(chuàng)新成果已廣泛應用到了天津電網的建設運維工作中。
將自主創(chuàng)新轉化為發(fā)展新動能,張黎明不斷探索。“3年多前當面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我們創(chuàng)新成果的場景,我這一輩子都忘不了。”
2019年1月17日,在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協(xié)同創(chuàng)新展示中心,張黎明向總書記介紹了人工智能配電網帶電作業(yè)機器人。“總書記看得很認真,得知研發(fā)方向是我們一線工人提出的,總書記稱贊我們工人創(chuàng)新團隊實踐出真知。”回憶當時的情景,張黎明仍歷歷在目,“交流中,總書記問我是什么學歷。我回答說:‘我是中專學歷,在崗位上終身學習,一樣能取得成績。’總書記聽完贊許地說:‘你作出了貢獻,也作出了創(chuàng)新示范。’”
囑托植于心,期望踐于行。
為了讓機器人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實用化,盡早走向市場,張黎明和團隊研究了大量的材料,不斷調整工藝設計,逐一攻克技術難題。
張黎明正在打磨制作小型工具。國網天津電力供圖
張黎明正在打磨制作小型工具。國網天津電力供圖“剝線工具的開發(fā)是一大挑戰(zhàn)。”在導線絕緣皮剝切的過程中,為了防止導線的損傷,且要適應不同類型的導線,團隊經過調研后,采用光電傳感器、電位感知傳感器綜合判別的方式,判斷整個剝切的進刀量,開發(fā)剝線工具,擴大了機器人應用場景。
器物有形,匠心無界。如何讓機器人能代替人工在更復雜的場景開展作業(yè),張黎明提出應用輔助支架的設想,在經歷了多次“加碼”“瘦身”后,如今的輔助支架一個人就可以輕松拿起,機器人作業(yè)后可以完成自動拆卸。
“創(chuàng)新要不怕小,只要能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創(chuàng)新還要不怕大,要敢想敢干,不怕失敗。”張黎明笑著說。
經過3年努力,目前人工智能配網帶電作業(yè)機器人成功迭代至第四代,工作效率提升了30%,實現了全自動、全國產化以及市場化售賣,在20個省區(qū)市推廣應用,產值超過7億元,累計代替人工作業(yè)超過1.7萬次。
??;我們是新時代的一線勞動者,不光要懂技術,還要有創(chuàng)造思維,才能真正用心干好工作。”35年的電力工作,張黎明始終樂此不疲,不僅是對設備的研發(fā)優(yōu)化,還將創(chuàng)新服務于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黎明師傅,我們又和兩層的居民協(xié)商好了,您來幫我們裝樓道燈吧。”接到新村街道福星里社區(qū)居委會副書記張崳的電話后,張黎明帶著濱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的隊員,熟練地整理好所需設備,驅車前往社區(qū)。
張黎明在社區(qū)為居民安裝樓道燈。人民網 張靜淇 攝
張黎明在社區(qū)為居民安裝樓道燈。人民網 張靜淇 攝針對當地不少老社區(qū)缺少樓道燈,或現有樓道燈因為缺少物業(yè)、且施工難度大而導致的年久失修現狀,張黎明萌生了為老社區(qū)免費安裝樓道燈的志愿服務想法。這是志愿服務,免費安裝,如有需要,居民可以隨時撥打我們的電話。”張黎明介紹稱,自2016年實施以來,這項志愿服務已覆蓋了十余個社區(qū)。
這回上下樓就方便了!再也不用擔心踩空了。”看到張黎明和隊友扛著梯子、拎著工具箱過來,福星里社區(qū)居民王阿姨眉開眼笑連說感謝。
簡簡單單的一項義舉,讓居民安了心。
能夠當選二十大代表,我深感光榮。”談到未來的奮斗目標,張黎明說:“我將繼續(xù)扎根一線,為不斷推動自主創(chuàng)新盡力,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充電。
2024-04-26 09:23:01
2024-04-26 09:21:05
2024-04-25 16:52:55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