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張目倫
師生情,一生情。聊城一對師生,將這份感情進一步升華,跨越27年的時光,演繹了一段濃濃的“父子情”。
9月8日,記者采訪了東昌府區(qū)嘉明實驗小學老師劉大忠和他來自四川的學生徐飛,聆聽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感人故事。
徐飛(右)與劉大忠老師
8月7日,嘉明實驗小學附近一家飯店內(nèi),感人的一幕在此發(fā)生——37歲的徐飛一把抱住47歲的劉大忠:“老師,我終于見到您了!我要叫您一聲‘爸爸’!”劉大忠的妻子王燕、兒子劉兆懿以及徐飛的三位小學同學,也是熱淚盈眶。
這是怎么回事兒?這得從二十多年前說起。
1994年,劉大忠從聊城地區(qū)師范學校畢業(yè),分配到閆寺喬黃小學教語文,并擔任班主任。當時,徐飛就在這個班里,因年齡較小、身材瘦弱,劉大忠對他特別關(guān)心。
徐飛來自四川,父親是中鐵十三局的員工,1993年來聊城參與京九鐵路建設(shè),母親也隨同前來。徐飛很快適應(yīng)了在聊城的生活,成績優(yōu)異。
天有不測風云。1995年,徐飛讀五年級,正面臨小升初,父親突發(fā)疾病,被診斷為肝硬化。當時聊城的醫(yī)療條件不算先進,徐飛的父母商量后,決定去吉林長春的鐵道部總醫(yī)院進行治療。
一家人在聊城舉目無親,孩子怎么辦呢?徐飛說:“無奈之下,母親決定讓我休學,帶著我一同前往長春。”
辦理休學手續(xù)時,劉大忠詢問原因,徐飛的母親只好如實相告。聽完,劉大忠說:“如果放心的話,就讓徐飛暫時跟著我吧,休學會影響孩子的學業(yè)。”考慮片刻,徐飛的母親答應(yīng)了。
“劉老師當時不滿20歲,我們是他的第一屆學生,他的話語讓我感覺很溫暖。”時隔27年,徐飛依然記得當時的情形。
徐飛的父母這一去,就是半年多。在這期間,劉大忠照顧徐飛的飲食起居,洗衣、做飯、輔導(dǎo)功課……當時小學五年級有早讀和晚自習,每天早晨,劉大忠都在6點前把飯做好,晚上準時把徐飛接回來。
劉大忠的辦公室、父母家以及徐飛父母租住的房子,都是兩個人休息的地方。飯一起吃,覺一塊睡,現(xiàn)在想起來,劉大忠還不好意思:“我這個毛頭小伙做的‘美食’,孩子竟吃得津津有味。”
“我們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劉老師對我視如己出、悉心照顧。”徐飛回憶說,劉老師忙的時候,就從學校食堂打飯,周末就帶他一起回父母家。
1995年底,徐飛父親的病情好轉(zhuǎn),和妻子從吉林回到聊城。隨后,一家人返回四川老家。“當時沒有QQ、微信,我也沒有學校的電話,就和劉老師失去了聯(lián)系。”徐飛說,父親由肝硬化轉(zhuǎn)為肝癌,于2017年去世,去世前一直叮囑他,一定要找到劉大忠老師。“我上了大學,成家立業(yè),有了自己的子女,對老師當年的照顧感受更深。”
目前,徐飛在一家“獨角獸”企業(yè)擔任華東大區(qū)的負責人。由于經(jīng)常到濟南分公司出差,他尋找老師的心情越來越迫切。他通過在網(wǎng)上搜索“劉大忠”,判定老師可能在嘉明實驗小學任教,并通過聊城市教體局、12345市民熱線等渠道找到老師的聯(lián)系方式。27年后再見面,就有了開頭的那一幕。
徐飛說,未能在有生之年再見一次劉老師,是父親一輩子的遺憾。“這次,我終于來到聊城,再次見到了老師,算是實現(xiàn)了父親的夙愿,也完成了母親的囑托。”
和劉老師見面時,徐飛和母親進行了視頻通話。視頻里,母親泣不成聲,感激不已。徐飛說:“我以后會像敬重父母一樣敬重劉老師,感謝他多年前的恩情。”
劉大忠說:“接到徐飛的電話,我眼前立刻浮現(xiàn)出一個可愛的小模樣,畢竟他跟我同吃同住了半年多??吹揭粋€高大健壯的小伙子出現(xiàn)在面前,事業(yè)成功,家庭和睦,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劉大忠的妻子王燕也是一名教師,兒子是中國海洋大學的學生。當年的喬黃小學已不復(fù)存在,但師生情永在。
【編輯:顧楊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