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
要聞
視聽
圖說
熱線
部門
商城
縣域
數(shù)字報

您的位置:首頁>要聞 > 山東 >

循足跡 學報告④丨山東奏響文化自信自強最強音

來源:大眾報業(yè)·大眾日報客戶端  2022-10-21 18:11:54
A+A-
分享

  習近平總書記作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使命任務,發(fā)出了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斗的動員令。連日來,報告在山東廣大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眾日報推出“循足跡 學報告”欄目,記者深入總書記十八大以來視察山東走過的地方,圍繞總書記關心的人和事現(xiàn)場采訪,記錄二十大的齊魯回響,展現(xiàn)全省各地干部群眾緊跟領路人、奮進新征程的信心和決心。

  □ 本報記者 趙琳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要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讓優(yōu)秀文物世代相傳”“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山東,就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山東文化建設指明方向。

  從孔子誕生地,到沂蒙精神發(fā)源地;從印刻著甲午之殤的劉公島,到黃渤海之交的蓬萊閣;從被譽為學界標桿的《文史哲》雜志,到書寫著中國新聞史傳奇的《大眾日報》……牢記殷殷囑托,不斷守正創(chuàng)新,齊魯大地上持續(xù)奏響文化自信自強的強音。

  二十大報告擘畫中國未來發(fā)展藍圖。總書記就“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專門論述。大家重溫囑托,學習報告,一致表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以實際行動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以文化建設新成就增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不久前舉辦的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上,射禮、篆刻、拓印等文化體驗項目讓外國使節(jié)贊不絕口。這些項目都是由孔子研究院參與設計并呈現(xiàn)的。2013年,總書記視察孔子研究院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堅持文化“兩創(chuàng)”,孔子研究院不斷推動傳統(tǒng)文化轉化推廣落地與學術研究登峰“并駕齊驅”。

  “二十大報告提出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我們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孔子研究院副院長劉續(xù)兵說,將結合報告要求,重點圍繞青年群體,繼續(xù)深入挖掘和創(chuàng)新闡釋傳統(tǒng)文化核心價值理念,以合乎時代特質、具有廣泛參與性并能滿足年輕人喜好的全新呈現(xiàn),推動傳統(tǒng)文化不斷“圈粉”,為提振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貢獻力量。

  “要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真學習二十大報告后,煙臺蓬萊閣景區(qū)管理服務中心導游部副部長修琳琳動情地回憶,總書記2018年來視察時指出,要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讓優(yōu)秀文物世代相傳。“結合學習報告,我們對總書記一系列重要指示的理解更加深入了。”

  蓬萊閣有珍貴的歷史文物,也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近幾年重新整理修繕了戚繼光紀念館、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來自全國各地的干部群眾到這里了解歷史、接受教育。修琳琳說,將和景區(qū)工作人員一起,以飽滿的熱情講好歷史故事,傳承好歷史文化,讓更多人在“潤物細無聲”中感受、體悟、收獲。

  一座劉公島,濃縮了跌宕百年的中國近代史,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夢碎與夢醒。這些年,牢記總書記“要警鐘長鳴,銘記歷史教訓,13億多中國人要發(fā)憤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好更強大”的諄諄教誨,劉公島建設修復了多個展區(qū)展館,累計接待教育研學班次4800多批、學員16萬多人次,成為一座“中華民族警醒之島”。

  “二十大報告中‘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闡述,給劉公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威海市劉公島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主任周德剛表示,將結合報告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呈現(xiàn)歷史資源,讓甲午戰(zhàn)爭史更好地走進人們心里,敲出振聾發(fā)聵的“鐘聲”。

  《大眾日報》1939年創(chuàng)刊于沂蒙革命根據(jù)地,與沂蒙精神同根、同源、同向。2018年12月31日,總書記就大眾日報創(chuàng)刊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殷切希望。對大眾報人來說,每一次重溫總書記批示,都是對沂蒙精神、對黨的新聞工作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再學習。認真學習二十大報告后,《大眾日報》青年記者趙豐感到沉甸甸的責任,“作為黨的新聞工作者,我們將結合報告要求,弘揚沂蒙精神,增強文化自信,錘煉全媒體報道‘十八般武藝’,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以接地氣、有溫度的新聞報道,切實發(fā)揮新聞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作用”。

  “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報告中的這些話,如同前進的鼓點,敲在了臨沂北城小學校長張淑琴的心坎上。

  2018年3月8日,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張淑琴向總書記匯報了臨沂將紅色基因注入血脈代代相傳的教育實踐。“總書記強調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我們牢記囑托,努力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紅色的種子。”張淑琴說,今年學校計劃建設紅色德育館,更好地讓紅色文化進校園、進課堂。

  2021年,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提到“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提出殷切期望。當在二十大報告中看到“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志氣、骨氣、底氣”的內容時,編輯部全體人員都感到熟悉、親切、振奮,更加堅定了努力的方向。

  《文史哲》編輯部劉培教授告訴記者,牢記囑托,編輯部在文章的選擇、學術方向的堅持和辦刊的開放程度等方面進一步提升,強化有關中國道路、中國經(jīng)驗、中國方案等方面的研究,大大增加“文明互鑒與中國道路”欄目刊發(fā)的頻率。下個月,今年第6期《文史哲》雜志就要推出,大家正在緊鑼密鼓地編校。“對照報告要求,我們將繼續(xù)發(fā)揮學界風向標作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國故事,以腳踏實地的工作,努力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參與采寫 記者 從春龍 陶相銀 孟一 實習記者 王思晴 通訊員 車慧卿)

編輯:顧楊洋
相關推薦


網(wǎng)友評論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版權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聊城新聞網(wǎng)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wǎng)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