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程是中國由大到強的“名片”,在時代發(fā)展、民族復興征程中,撐起了大國發(fā)展的脊梁,為實現“中國夢”寫下了有力注腳。在這些大國工程中,山東元素閃耀光芒,彰顯了智能制造的硬核實力。
“東數西算”啟動 浪潮全力以赴
虎年新春伊始,又一項重大國家戰(zhàn)略工程--“東數西算”正式啟動。“數”是數據,“算”是算力,簡而言之就是把東部產生的數據和需求,放到西部數據中心去計算和處理。“東數西算”被認為是繼“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之后的又一重大基礎設施戰(zhàn)略工程。
建設數字中心,首先需要的是IT基礎設施。浪潮作為服務器穩(wěn)居中國第一、存儲中國領先的IT基礎設施提供商,可以為“東數西算”提供服務器、存儲、網絡、5G云網融合產品等IT基礎設施。
同時,浪潮作為云服務企業(yè),已在全國布局101個云中心和323個分布式云節(jié)點,提供云網邊端融合、云數智融合、建管運融合的全棧云計算服務。其中,浪潮云7大核心云數據中心,分別位于濟南、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昆明、亳州,在“東數西算”成渝、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樞紐地區(qū)均有布局。
“未來網絡” 賦能數字化轉型
2022年2月,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在濟南發(fā)布。承建該網的是山東未來網絡研究院和山東未來集團。目前,這張確定性網絡已經覆蓋山東全省16市,總長達5600公里。
如果把傳統(tǒng)網絡比作“普通馬路”,它面臨延時、抖動、跳動等不穩(wěn)定因素,那么確定性網絡就好比“專用車道”“高速公路”“高鐵”,更加穩(wěn)、準。當下,互聯網的發(fā)展從消費領域進入到實體經濟,將面臨著巨大變革。傳統(tǒng)網絡技術架構難以支撐生產型互聯網的需求,而確定性網絡是工業(yè)互聯網的剛需。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鄔賀銓表示,確定性網絡具有很好的示范意義,為山東乃至中國的數字產業(yè)化和產業(yè)數字化發(fā)展作出積極的探索,促進確定性網絡的國際標準化工作開展,推動未來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工業(yè)互聯網在更大范圍的應用。
高速磁浮交通系統(tǒng):中國速度震撼世界
高速磁浮是世界軌道交通領域一大“制高點”,是全球交通科技競爭的戰(zhàn)略要地。高速磁浮作為前沿關鍵科技,被列入我國《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guī)劃綱要》也提出研究推進高速磁浮通道布局和試驗線路建設。
2021年7月20日,由中國中車承擔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統(tǒng)在青島成功下線,這是世界首套設計時速達600公里的高速磁浮交通系統(tǒng)。
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應用場景多樣,可以成為高速高品質出行的有效途徑之一,用于城市群內的高速通勤化交通、核心城市間的一體化交通和遠距離高效連接的走廊化交通,從而豐富我國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對于打造我國高端裝備產業(yè)新引擎、形成軌道交通領跑新優(yōu)勢、搶占科技競爭制高點、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支撐“科技強國”“交通強國”戰(zhàn)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冰絲帶”里的山東智慧
北京冬奧會期間,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成了世界的焦點。作為此次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場館,其中也少不了“山東智慧”的貢獻。
“冰絲帶”外立面由3360塊曲面玻璃單元打造,非常透明,像紗一樣,使用的超白鍍膜節(jié)能玻璃,由淄博的山東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酷似盤旋飛舞的“絲帶”造型,復雜的結構背后,濟南平陰經濟開發(fā)區(qū)的企業(yè)玫德集團提供了溝槽管件、瑪鋼管件等產品。
外界稱贊的“最快的冰”,部分制冷設備來自于濟南明水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科技企業(yè)神舟制冷。“冰絲帶”的二氧化碳直冷制冰項目由青島海爾開利冷凍設備有限公司負責提供解決方案,首要優(yōu)點就是環(huán)保,不僅使場館碳排放趨近于零,還可以將場地冰面溫差控制在0.5℃以內。
打造氫能產業(yè)的“齊魯樣板”
隨著“雙碳”愿景目標在全球獲得越來越多共識,氫能成為能源轉型發(fā)展的戰(zhàn)略方向,氫能技術研發(fā)和產業(yè)化進入提速階段。
2022年1月,山東重工集團向山東港口集團交付首批中國重汽氫燃料重型牽引車,“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再獲新突破。此次交付的重型牽引車,不僅可以實現零排放,還可在5分鐘內實現加滿氫。
“可推廣、可復制的氫能產業(yè)齊魯樣板”正加速在港口、園區(qū)、高速路等場景上的布局與示范運營。2021年11月,全國首座高速公路加氫站在淄博投入運營,標志著山東氫能商用車高速物流配送規(guī)模化示范運營按下加速鍵。目前,山東省已有22座加氫站,日供氫能力達到2萬公斤。在氫能港口方面,國內首艘搭載氫燃料電池的客運船也已在濟南萊蕪雪野湖下水試驗。
一根繩子護航國之重器
2021年5月15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邁出了中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
時間撥回到2016年12月,青島企業(yè)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接到了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提供特種彈性繩索裝備的任務,用于著陸器耐沖擊試驗。面對這一重任,海麗雅組建技術團隊攻關團隊,僅選擇材料失敗就有40多次,最終做出了合格的繩纜產品。
這不是海麗雅第一次與大國工程聯系到一起。早在2009年,我國自主研制的載人潛水器“蛟龍?zhí)?rdquo;即將海試,海麗雅接到了“蛟龍?zhí)?rdquo;9000米救生繩生產任務。日夜攻關,海麗雅最終交出了這么一條繩纜:不足“蛟龍”號重量的千分之五,但繩纜強度卻是同直徑鋼纜的5倍,是一根用創(chuàng)新技術鑄就的名副其實的“救命繩”。
(大眾網·海報新聞編輯 李然 綜合大眾日報、光明網、科技日報、大眾網·海報新聞等)
2024-04-26 10:16:13
2024-04-26 09:59:47
2024-04-26 09:40:02
2024-01-26 09:11:53
2023-12-17 10:07:34
2023-11-03 08:45:22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市新聞傳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合主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編號: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