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本報記者 馬永偉
“這枚明代官印雖然遭遇意外掉入水中,經歷了四百年風雨的洗禮,但是它至今幾乎完好無損,我還能看清楚上面的字,這充分體現(xiàn)了古人的智慧,也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底蘊之深厚。”3月10日上午,在東昌府區(qū)博物館參觀了國家二級文物——明代分巡東昌道印后,來自聊城四中的初一學生劉嘉赟發(fā)出這樣的感慨。
聊城四中的學生正在參觀明代分巡東昌道印
當日,“方寸百年”湖北省天門市博物館館藏國家二級文物分巡東昌道印專題展在東昌府區(qū)博物館開展。此次展覽內容非常豐富,分為六個部分,分別為明代地方行政機構的變遷、“道”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分巡東昌道印的介紹、湖北省天門市博物館的介紹、明代其他官印的圖片欣賞,以及東昌府區(qū)博物館館藏的元末農民起義軍的官印——管軍總管府印展出。
記者在展出現(xiàn)場看到,明代分巡東昌道印材料為銅質,雖歷經四百年風雨,目前仍保存完好。印臺為方形,邊長8.2厘米,厚1.3厘米,印柄高9.8厘米,柄厚1.6厘米,重1.246千克。印面陽刻九疊篆書“分巡東昌道印”,印背左邊刻“萬歷十一年十二月 日”“禮部造”,右邊刻印釋文“分巡東昌道印”,印墻左側刻“萬字二千四十四號”,印背文字均為陰刻楷書。
明代分巡東昌道印
據了解,這枚明代官印的發(fā)現(xiàn),是文物考古工作的一次奇遇。
1972年,湖北省天門市博物館干部在天門干驛鎮(zhèn)郊區(qū)宣傳文物保護政策,偶遇一村婦在賣一枚銅印,他便花20元買了下來。至于該印是什么朝代的,有什么來歷,當時均不得而知。
后來,工作人員在檔案館的《湖廣要典》中找到了謎底——
據載,明代萬歷年間,吏部尚書周嘉謨(現(xiàn)天門人)有個得意門生叫張春廷,出任山東東昌府巡按一年后到武昌辦事,特乘船到天門干驛探訪恩師周嘉謨的故居。船到沉湖中雷電大作,官船被沖翻,張春廷被水手救上岸,而官印失落湖中。
經兩天打撈,官印杳無蹤跡。不久,張春廷再次趕到干驛,在沉湖邊建了一座六角亭,取名“失印亭”,并立石碑記載此事。據說,張春廷還因此被罷官。
“天門市博物館提供的信息顯示,‘失印亭’及石碑毀于1942年。不過,官印墜湖四百年后,在天門干驛沉湖畔的‘失印亭’遺址附近被發(fā)現(xiàn),重見天日。”東昌府區(qū)博物館副館長李葉介紹說:“今年2月17日,天門市博物館和東昌府區(qū)博物館就借展分巡東昌道印舉行簽約儀式,3月10日在東昌府區(qū)博物館展出第一天就有近300名市民觀展。”
“今天參觀明代官印,深深認識到聊城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并了解了一段文史佳話。同時看到明代工匠在冶煉、篆刻、書法等方面的精湛技藝,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學習研究中華民族歷史的興趣,受益匪淺。”現(xiàn)年70歲的市民滕新錄感嘆道。
“本次展覽除了讓市民了解明代東昌道的制度,也讓大家直觀清晰地看到元、明兩代銅質官印的不同。”東昌府區(qū)博物館副館長李葉說,“希望這枚銅印能夠成為天門和聊城文物交流互鑒的‘形象大使’,筑牢兩座城市交往的友誼橋梁。”
2023-04-18 09:17:34
2023-04-18 09:12:24
2023-04-18 09:11:24
聊城新聞網 2006-2023 版權所有 聊城日報社/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公室 聯(lián)合主辦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30 魯ICP備09083931號 魯公網安備 37150202000134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15330086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魯)字第720號
本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8663509279 舉報郵箱:lcxw@lcxw.cn